<螺之鄉>濁水溪 2024

濁水溪

螺之鄉 【探訪台灣老街-21】濁水溪旁的醬油之鄉西螺延平老街,東螺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濁水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螺之鄉-J厚啦資訊網,螺城鎮-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螺洲鎮-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西螺延平老街漫遊-今周刊,西螺鎮-維基大典,西螺鎮-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雲林縣-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濁水溪

  此條目的主題是台灣最長河川。關於與「濁水溪」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濁水溪 (消歧義)」。   「濁水」重新導向至此。關於原宜蘭縣濁水鄉,請見「大同鄉 (臺灣)」。 濁水溪Danum Qalavang 河流 名稱起源: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 國家  中華民國(臺灣) 地區 臺灣中部 區 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 屬於 濁水溪水系 支流  - 左側支流 萬大溪、栗棲溪、卡社溪、丹大溪、卓棍溪、清水溝溪、陳有蘭溪、獅尾堀溪、東埔蚋溪、清水溪  - 右側支流 霧社溪、玉崙溪、益則坑溪、瓠瓢坑溪、松柏坑溪、水里溪、清水溪 主源 霧社溪  - 位置 南投縣仁愛鄉合歡主峰–合歡東峰間武嶺南坡  - 海拔 3,200 m(10,499 ft)  - 坐標 24°08′01″N 121°16′33″E / 24.13361°N 121.27583°E / 24.13361; 121.27583 次源 萬大溪  - 位置 南投縣仁愛鄉牧山北坡  - 海拔 3,140 m(10,302 ft)  - 坐標 23°51′54″N 121°09′30″E / 23.86500°N 121.15833°E / 23.86500; 121.15833 匯合點 霧社溪與萬大溪匯合處  - 位置 南投縣仁愛鄉萬大  - 海拔 880 m(2,887 ft)  - 坐標 23°58′03″N 121°07′41″E / 23.96750°N 121.12806°E / 23.96750; 121.12806 河口 臺灣海峽  - 位置 雲林縣麥寮鄉許厝寮  - 海拔 0 m(0 ft)  - 坐標 23°50′26″N 120°14′19″E / 23.84056°N 120.23861°E / 23.84056; 120.23861 長度 186.6 km(116 mi) 寬度 2 km(1 mi) 流域面積 3,156.9 km²(1,219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122.40 m³/s(4,323 ft³/s)最大年平均(2007) 233.48 m3/s最小年平均(2003) 28.19 m3/s溪州大橋H071測站22年平均;[1]:266另較上游的彰雲橋H057測站37年平均 138.51 m3/s,可見在氣候變遷下,流量有越來越少的趨勢[1]:263 - 最大流量 27,400.00 m³/s(967,622 ft³/s)2001-07-30 10:00:00 UTC+8

濁水溪流域地理示意圖

網站:經濟部水利署水利櫥窗:讓我們看河去(重要河川)- 濁水溪

濁水溪(布農語:Danum Qalavang[2],鄒語:Himeou ci Chumu[3]),古稱螺溪(臺灣話:Lô-khe)[4],下游段稱為西螺溪[5],位於台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全長約186.6公里[6],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達3,156.90平方公里[6],計畫洪水量為每秒24,000立方公尺[6],流域面積與河口百年洪峰流量皆僅略次於高屏溪居於台灣第二[5],下游為彰化縣與雲林縣的界河。

濁水溪名字是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7][8]。上游之山地集水區年降水量達2000~3000毫米,且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板岩、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尤以萬大溪、丹大溪為最高[7]。

濁水溪流經彰化、雲林、南投、嘉義,共計流經4縣市21鄉鎮,下游為彰化縣、雲林縣兩縣界河[5][6]。

濁水溪上游流至霧社以下,河谷較為寬廣,形成連串平緩的河階地,有史前先民居住活動,當中海拔近一千公尺高的曲冰遺址發掘有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至金屬器時代罕見的高山完整聚落考古遺址,是該區域考古遺址群的大型聚落中心,最下文化層最早距今約四千年前,是已發現台灣山區最早的文化遺留,主要文化層包括有距今約3,000–2,300年與1,300–1,000年二個時期。所發掘的玉器製作工坊製玉工藝出土遺物,原料來自台灣東部唯一的玉礦產區;此地與大馬璘兩處考古遺址所發掘的石板棺墓葬常見於台灣東部史前考古遺址,而不見於西部;亦發掘少量的西部營埔文化的裝飾式灰黑陶;此皆證實了距今約3,000年前,濁水溪上游河階在中央山脈東西兩側的文化交流已扮演極重要的樞紐。所發掘的大量石器等工具的出土,顯示當時先民以山田焚墾式農耕、在濁水溪漁撈、在原始森林內狩獵等活動維生。[9]

1723年(清雍正元年),清治臺灣由原本的一府三縣,向北擴張,增設彰化縣,濁水溪下游有更多人口遷居,並由濁水溪和烏溪的下游往上游方向開墾。施世榜在二水附近興建水圳,灌溉二水和鹿港的農地,稱為施厝圳或八堡圳,後有建有八堡二圳,即是二水地名的由來[7]。惟有另說認為,二水舊稱「二八水」與濁水溪與清水溪兩條水有關,因為二水位居濁水溪出山口的北岸,此地正是這兩條溪流的匯合處,由於東方來的濁水溪及南方來的清水溪以倒「八」字形「合港」(「合」音kap),故稱為二八水[10]。

施鈺於1848年所刊行之《臺灣別錄》中,提到關於濁水溪的內容:

“ 水發源於生番內山,人跡不到之處,傳聞泉脈甚清,南出刺嘴社乃濁,過沙連莊,會貓丹、蠻蠻兩社川流,西導牛相觸山,匯而為溪,水盡淤泥,故名。間或偶見明淨,則頑梗蠢動,歷試皆驗,溪在彰化東螺保地界。在山泉水清,出山溪水濁。君子惡下流,天下皆歸惡。嗟哉此溪水性殊,辱在泥塗惟所樂。藏垢納汙不須譏,倖免民間驚風鶴。 ”

從有文獻記載開始,濁水溪就不斷大幅擺動,下游河道的屢次改變,使得流域內的住民身家性命受到嚴重威脅,造成人群遷移和聚落變遷[11]。在兩岸堤防興建以前,濁水溪河水漫流河道並常改道,水患頻仍[11]。往昔濁水溪出了山區行至二水、林內附近後,南北擺盪,分成四股水路,即最北側的舊濁水溪、現在本流的西螺溪、新虎尾溪和北港溪上游虎尾溪。1880年(清光緒6年)7月時,下游地區發生重大洪水災害,災後清廷於北岸興建鼻子頭堤防約1,000公尺及下水埔堤防約2,240公尺以堵截洪水進入舊濁水溪,但1898年(光緒24年)發生「戊戌大水災」,造成濁水溪支流清水溪上游草嶺潭潰決,流路北移,洪水排入舊濁水溪,舊濁水溪成為濁水溪下游的主流[11]。

濁水溪的治理於日治時期的1911年即已開始,濁水溪平原發生大洪水後,政府成立「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分三期進行濁水溪整治工作[12],縱貫線通車後,為了保護縱貫鐵路,在二水台鐵濁水溪鐵路橋上下游兩岸興建下水埔、新虎尾、林內等堤防,將原來巨幅擺盪的河道截堵成現在的溪流樣貌[13]。戰後台灣省政府持續辦理濁水溪治理規劃,在濁水溪左右岸興建防洪設施各達81公里長,而清水溪、加走寮溪、東埔蚋溪、陳有蘭溪、郡坑溪、南清水溝溪、水里溪等支流左右岸亦各有31、38公里長的防洪設施[13]。1920年堤防築起之後,早已開墾飽和的濁水溪平原,出現廣大的河川浮覆地,日本政府一方面將之建設為官營移民村執行移民政策,另一方面則鼓勵私人農場的經營[11]。濁水溪河川新生地的開發則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期從1932年到1945年,主要在當時的北斗郡境內(包括今天的北斗鎮、溪州鄉、埤頭鄉、二林鎮、芳苑鄉的一部份),第二期從太平洋戰爭末期一直持續到戰後今天,開發的河川地往上延伸到濁水溪出山口一帶,亦即彰化縣二水鄉為主的區域[11]。

濁水溪流域地形東高西低,坡度由西向東遞增。東以中央山脈為界,分水嶺有合歡山、奇萊山、能高山、大石公山、丹大山、馬博拉斯山、秀姑巒山、八通關大山等,南以玉山為界[5]。濁水溪主流霧社溪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間,武嶺南坡約海拔3,200公尺處[14][6],流到廬山與春陽之間與塔羅灣溪匯合後繼續往西南流,經霧社後轉向南流,於萬大附近匯入萬大溪,隨後再匯入丹大溪及其支流郡大溪,自此河流轉向西流,並於水里匯入陳有蘭溪、水里溪後,於集集納南清水溝溪、於竹山附近納東埔蚋溪及清水溪等,而後再流入彰雲平原;溪水再續往西流,經二水、西螺後,於彰化縣大城鄉的下海墘村與雲林縣麥寮鄉許厝寮之間注入臺灣海峽[13]。濁水溪流域地形變化大,山區雨量多而平原少,年雨量由山區的4000mm向西部沿海的1500mm遞減,差異甚大,降雨的時間分布亦極不均勻,每年五月至十月為豐水期,降雨量約占全年的75%,而枯水期則僅占25%,豐枯差異大[15]。

濁水溪因含沙量大而得名,最高的含沙量記錄,是淡水河的10倍,高屏溪的15倍[7],旱季缺水,無航運之利[7]。依照環保署所訂水質標之水中懸浮固體(砂)應為25ppm(百萬分之25),而1996年(民國85年)8月1日賀伯颱風侵襲期間,自強大橋測值為67,300ppm,高出標準將近三千倍[8]。

上游[編輯] 俯瞰水里市區緊鄰著濁水溪所見的全景。在圖中遠方尖起的高山是西巒大山。

濁水溪主流上游名為霧社溪,發源於合歡主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武嶺南坡,源頭標高約3200公尺。流至春陽東納塔羅灣溪,續流至萬大和萬大溪匯流後,始稱濁水溪。濁水溪上游大致成閉塞曲流,高峰錯綜、河谷深邃,其間大斷崖及大崩塌地甚多,地形崎嶇而險峻。上游與各支流的會合點,常見明顯的迂迴流路,是該溪上游部分地形特徵之一[5]。

濁水溪在霧社以上從源流而下依序為賽德克族德路固群、道澤群、德克達雅群等族人居住,霧社恰在合歡山往南伸出的長支稜,東側的霧社溪與西側大肚溪水系南港溪源頭的眉溪所夾的平坦稜段丘上;由霧社水庫以下經萬大、曲冰至武界,河谷較為寬廣,平緩的河階地上,北側河段的萬大為萬大群泰雅族居住;當中的曲冰風景如畫,有峽谷、松林、清溪,發掘有距今約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罕見的高山完整聚落考古遺址[9],當地原住民稱為「姊妹原」[15],為南北族群分界的古戰場,姊妹原事件的發生地;南側河段則是布農族「卓社群」耕種、狩獵、及文化活動地區,現稱為法治村的武界部落,即是一個濁水溪貫穿而過的典型布農族卓社群聚落;再往下流,主流流向由大致向南轉為向西,主流與其左股支流溪谷依序為布農族卡社群、丹社群、巒社群、郡社群的原居地。

上游地勢起伏,河道多成萬大水縱谷,高山林立;落差大,雨量多,陡峻複雜的地形造就了寒帶、溫帶、亞熱帶等不同氣候帶及豐富林相,並由於景觀壯麗優美,北邊霧社溪上游的合歡山群峰及奇萊山等已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南邊陳有蘭溪上游的玉山群峰及大水窟山、秀姑巒山、八通關山等則亦劃入玉山國家公園[15]。此外,上游水力資源豐富,於主流及其支流水里溪興建有萬大、萬松、大觀一廠、二廠、明潭、鉅工等發電廠,還有頭社水庫、霧社水庫、武界壩及日月潭水庫,均供水力發電之用。林內鄉以下之河水,則用於灌溉[7]。

中游[編輯] 濁水溪流經水里的河景,可見遠方的玉峰大橋與西巒大山。

在水里龍神橋附近與陳有蘭溪匯流,為上游段、中游段分界線,經集集攔河堰(林尾隘口),在二水鼻仔頭、林內觸口為界,中游段在此結束,流出八卦台地與觸口台地之間山口,便流入下游段。中游段及其南側為鄒族的原居地。

中游段濁水溪水流平坦遼闊,自上往下河谷漸行開敞,以河階地形及台地為主,在清水溪與濁水溪的合流處,主要有平頂埔臺地及竹山河階群[5];在濁水溪支流東埔蚋溪的兩岸,流經鹿谷鄉形成發達的河階地形,統稱為鹿谷河階[5]。在鹿谷河階的東方有大水窟臺地,臺地由砂礫層所形成,是濁水溪中游的主要地形之一。中游北岸屬埔里板岩山地、集集山脈、南投丘陵及八卦台地等;南岸屬玉山山塊、鳳凰山山脈及竹山丘陵等[5]。

下游[編輯]

正在關注...

東螺溪

自此,舊濁水溪成為今溪州鄉、北斗鎮、埤頭鄉、溪湖鎮、二林鎮、芳苑鄉、福興鄉的排水渠道,於福興鄉麥嶼厝出海,故又稱「麥嶼厝溪」。到了1926年,濁水溪下游主流明顯地 ...

螺之鄉

螺之鄉是炭烤串燒,網友特別推薦的有:烤魷魚等。螺之鄉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基山街(九份老街)裡,是燒烤類的炭烤串燒。烤魷魚.照片;地圖.聯絡我們;相關商家.

螺城鎮

行政區劃[編輯];霞東社區,林柄、東井、後塘、東蓮,莊、楊、蔡、吳、何、陳,原螺陽鄉拆出;南洲社區,南頭、泗洲,陳,原螺陽鄉拆出.

螺洲鎮

1970年,併入城門公社歸福州市朝陽區(今倉山區)。1975年,劃歸福州郊區管轄。1977年至1978年,螺洲為郊區人民政府所在地。1984年,從城門鄉劃 ...

西螺延平老街漫遊

2015年12月22日—濁水溪南,赤紅的西螺大橋映照水中,成了田間極美的景色。來西螺吧!穿梭在「延平老街」溫厚人文氣息與「西螺七崁」眾多傳奇之間,來一場雲林最具 ...

西螺鎮

西螺鎮;縣轄市·斗六市;鎮·斗南鎮|虎尾鎮|西螺鎮|土庫鎮|北港鎮;鄉·古坑鄉|大埤鄉|莿桐鄉|林內鄉|二崙鄉|崙背鄉|麥寮鄉|東勢鄉|褒忠鄉| ...

西螺鎮

西螺鎮[编辑];648·10009040·二崙鄉、虎尾鎮、莿桐鄉;彰化縣竹塘鄉、溪州鄉.

雲林縣

民國七十年(1981年)斗六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1市(斗六市)、5鎮(斗南鎮、虎尾鎮、西螺鎮、土庫鎮、北港鎮)、14鄉(古坑鄉、大埤鄉、莿桐鄉、林內鄉、二崙鄉、崙背 ...

燒鳥串道(永和永貞店)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永貞路328-1號

電話:02-2232-8090

科科克爆漿去骨雞腿捲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觀光夜市

電話:歡迎提供

阿國海鮮燒烤小鋪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信義路60號

電話:歡迎提供

真合記烤鴨莊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四維路11號

電話:02-2204-2566

延燒日式炭火串燒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中山路207號

電話:歡迎提供

燒肉二南堂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中興路226-5號

電話:歡迎提供

家鄉碳烤雞排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樟樹一路9號1樓

電話:02-2649-0322

主烤官燒烤啤酒屋(板橋民族店)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民族路48號

電話:歡迎提供

MK燒烤居酒屋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自強路一段215號

電話:02-8985-0605

尚巧河邊碳烤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52號之2 2樓

電話:02-2629-5091